默想:    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可一4)

閱讀:可一4~5

曠野,是不毛之地,人跡杳然,詩人形容這兒是「乾旱、疲乏、無水之地」(詩六十三1)。

說來弔詭,約翰來了,他就在曠野這片「無水之地」施洗。沒有水,何以施洗呢?馬可卻選擇將曠野與施洗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彙放在一起。那或許,馬可是要突顯上帝介入的奇妙;也或許,馬可要讓我們注意,洗禮有為基督預備道路的作用(可一2~3)。洗禮,就你所認知的,到底有何意義?

約翰的洗是「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可一4)。這短句的字面意思,好像是說約翰洗禮是獲得赦罪的途徑。只是,「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可二7)難道耶穌接受約翰的洗,因為他也需要赦罪嗎(可一9)?不,洗禮並沒有赦罪的功用。馬可在此說明的是,約翰的洗禮乃是迎接神(終末時)赦罪的途徑:「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神就赦免你們的罪」(可一4,《現中》)。這樣說來,悔改的洗禮是認信,也是一項潔淨(cleaning)的行動。洗滌身體是一種潔淨,為下一步作好準備。透過承認罪(可一5),約翰的洗禮更是深化了傳統的身體潔淨禮儀,使它涵蓋了心靈,經歷全人的潔淨──你,也需要被潔淨嗎?

身心的潔淨,是為將要發生的事作準備。約翰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以洗禮調整群眾的心,迎接在約翰之後來的那一位能力更大的。正如約翰所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一7-8)受洗以後,你是否走在主的道路上?還是仍然任意而行?

這樣,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所有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受他的洗(可一5)。眾民一同潔淨自己,成為一群子民,預備迎接基督來臨的赦罪,以及祂用聖靈的更新。

省思:

1.     為何我要受洗?信徒在受洗前後該有什麼分別?

2.     你有為朝見主作好的預備嗎?如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