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13 9 月, 2023 at 01:04 下午

《雅各書》是寫給「散住十二個支派的人」(雅一1)。對他們身分最自然的理解,莫過於視之為僑居巴勒斯坦地以外的猶太裔基督徒。這稱謂也令人聯想到神在末後的日子應許要召聚因被擄而分散的十二個支派(參賽十一11-13;耶三18,五十4;結三十七15-23,四十九1-29;亞十6-12)。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去信勸勉他們要存堅忍經歷信心的各種試驗,使他們終成「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4)。

「完全」這詞彙雖只在《雅各書》前半部分出現五次(雅一4(x2)、17、25,三2),但它是《雅各書》內的一個重要主題。雅各書內所謂的「完全」,非單純指衡量個人道德行為的標準,更重要是關涉群體的所屬及她的成熟與整全。信仰群體從原來的「散住」,被召聚,最終成為「完全」。在邁向這完全的旅途上,各樣的「試煉/試探」(雅一2、12)正挑戰群體對神的忠誠、她的價值觀與整全性。他們需在試驗裏秉持信心堅忍到最後,到主來之日(雅五7-11)。

財富是這信仰群體在追求「完全」的路途上的「試煉/試探」。在他們中間,似乎有些人嚮往財富能帶來的滿足,他們也樂於為此「誇耀」(雅一9,《和合本》譯「喜樂」)。他們關心財富,以致愛奉承那些原是欺壓他們和褻瀆神的富足人(雅二6-7),更謀劃行商以在短期內得利(雅四13)。這些人對財富趨之若鶩,使他們不持定信靠神,猶「被風吹動翻騰」的「海中的波浪」(雅一6);這些人帶著沒有重量的虔誠(雅一26),沒有與信神的心相應的行為而變成虛浮(雅二14-26);更甚的,「貪戀」(雅四2)使這些嚮往成為富足的人如競技場鬥士,為信仰群體帶來嫉妒、紛爭、擾亂和各樣壞事(參雅三16),破壞群體的完全。

雅各因此直斥其非,指他們都被私慾「蒙騙」(雅一16,《和合本》譯作「看錯」)了,希望他們回轉。事實上,「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梧全備的賞賜」都是「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一17),財富也是神厚賜的。富足人卻只知積攢地上的財寶,又恃財傲物,並且經常欺壓羞辱貧窮人(雅二6,五4),他們最終都會被金錢中長出來的銹所反噬(雅五1-3)。至於那些愛與富足人為友、奉承他們的信徒,也會被視為淫亂的人而成為神的仇敵(雅四4)。

雅各鼓勵信徒都不要「心懷二意」(雅一8,四8),要專一信靠神,要忍受財富的試探(雅一12),並且「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又要嚮往「從上頭來的智慧」,在群體中間呈現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憐憫等美德(參雅三17),要為受苦患病的肢體向神禱告(雅五13-18),要領失迷的人回轉(雅五19-20),以盡力補全群體中出現的不完全與缺口。

今天,我們與弟兄姊妹同踏在邁向完全的路途上,就切忌心懷二意,有外表的虔誠,內裏卻放縱自己的私慾,瓦解我們的群體。求主賜予我們天上來的智慧,忠誠事主,愛弟兄姊妹如己,在試探下守望肢體並堅忍直到主來日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