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13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14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15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16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十13-16)
閱讀:可十13-16
耶穌時代,有父母把握機會帶著小孩來到耶穌跟前,讓祂為孩子們按手祝福。然而,門徒卻責備他們。以色列民排斥婦女和兒童,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戰鬥能力,需要被保護,卻不能保護別人。婦女和兒童在以色列文化中,是微不足道的群體。因此,當這些小孩被父母帶來見耶穌時,門徒很自然地因著既有的價值觀,拒絕他們來接近耶穌。
然而,人看為貴重的,在上帝眼中不一定等同貴重;相對地,人看為卑微的,在上帝眼中卻可能是相當珍貴的。耶穌如何回應那些帶著孩子來尋求祝福的父母呢?冷眼地叫他們遵從門徒的指示嗎?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可十14)最後,主耶穌「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十16)
經文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用最單純的信心領受神的話語,用充滿期待和盼望的眼睛,仰望我們在天上的父,「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上帝國,就是以上帝為中心,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和帶領。對今日基督徒來說,就是把自己「委身」於上帝,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上帝手中。
有人問,為什麼要從小就帶子女返教會聚會呢?他們根本聽不明白聖經的道理,長大一點才帶他們返教會豈不是更好嗎?曾經聽過一位家長回應說:「聽不懂道理沒關係,我希望他們從小養成親近神、親近教會的習慣,長大之後,他們就會習慣常常到教會來。」讓親近神、親近教會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是何等大的推動力!深深感受到,當年那些帶著孩子來見耶穌的父母們,他們實在擁有從神而來,最美好的智慧。
省思: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盡力帶小孩子來教會聚會呢?作為基督徒,你可以從小孩子身上學習到甚麼信仰功課呢?你是否感到卑微,認為不值得被上帝去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