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46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47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着說:「大衞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可十46-47)
閱讀:可十46-52
在馬可福音八章到上述經文,是具有一個首尾呼應的結構──在伯賽大醫治瞎子可八22~26)到十章在耶利哥醫治瞎子(可十46-52);中間夾著三次耶穌預言受死及門徒不認知耶穌彌賽亞的意義。此刻,象徵著門徒對耶穌(受苦的彌賽亞)的身分由不認知到完全認識,完全看得清楚之意。經文指出「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 」底買的兒子、瞎子、坐在路旁、討飯的,我們可推測,他是一個需要完全倚靠他人接濟、引導及保護的人,在社會上是被忽略、被壓制的人,又正如群眾對待他的態度一樣。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做聲。他卻越發大聲喊着說:「大衞的子孫哪,可憐我吧!」(可十48)
值得留意的是,眾人都稱耶穌為「拿撒勒的耶穌」,但那瞎子卻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47、48節),就是實現彌賽亞願景的人物之稱呼(撒下七 12~16)。瞎子除了認識耶穌的身分外,他也有一份堅毅的信心,雖受到眾人的阻攔仍堅持爭取與耶穌相遇。耶穌聽到他的呼喊:「大衞的子孫哪,可憐我吧!」,便叫了他來,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耶穌沒有因瞎子的身分卑微而態度有別,他向瞎子問道:「要我為你做什麼?」,原來,在早前耶穌同樣向門徒發出同樣的題問,但答案卻有天壤之別:
耶穌說:「要我給你們做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 (可十36-38上)
瞎子說:「拉波尼(拉比的意思;即我的老師),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可十51-52)
省思:
經文以諷刺的手法,帶出門徒不及一個路旁討飯的人,能正確地尋求及理解彌賽亞的意義。起初門徒「看不見」這「受苦彌賽亞」的身分,他們所求的就像世人所求的,跟隨耶穌,是希望能得著榮耀,最終耶穌說他們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相比那討飯的瞎子,他要能看見,最終耶穌讓巴底買可以「看見」這「大衛的子孫」受苦彌賽亞的真貌。今天我們又有沒有瞎子要「看見」耶穌「受苦彌賽亞」的決心?我們跟隨耶穌,又是帶著什麼目的?
在社會上,在你身邊又有沒有一些人,是被遺棄、被排擠、被忽略、被壓制?我們又有沒有像群眾一般,認為他們不須要耶穌,又或是不配得見耶穌呢?就在大斎期期間,讓我們更學會關心接納更多被人忽略、被人厭棄的人,在這路上跟隨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