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可三13-15)
閱讀:可三7-19
已經行過神蹟的耶穌,被四方慕名而來的群眾擠擁著,即或耶穌與門徒已退到海邊,但因人多,更要以小船來與群眾分隔著輪流服侍。面對眾多需要,耶穌也要面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若耶穌只是單單以人為中心地服侍,祂應該離不開那首小船,踏不上日後在耶路撒冷的苦路了。
經過一輪服侍,耶穌就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選立門徒,把天國的使命延伸,這是耶穌從獨處到建立群體的焦點。獨處能讓耶穌保持頭腦清醒,把生命的軌跡不斷重設在天父的心意之中,祂深知道只有自己要走上十字架,但祂亦知道天父的救贖計劃不是祂一人可以完全承擔的,故此,祂需要選立門徒。
「彌賽亞情意結」(即是覺得自己是救世主,不能沒有自己的扭曲思想)竟然在真正的彌賽亞身上找不到出來,這是叫我們驚訝的。原來,即使是救主耶穌也好,祂面對群眾的需要時,也需要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中抓著使命的重點,學習與緊密相處的門徒一同實現天父的救贖大計。門徒名單中,也不是完美的夢幻組合,有性格剛烈的「雷子」,有一心懷著另一意圖的革命人士西門,更有會出賣自己的猶大。耶穌基督就是這樣,帶著個人與群體的限制前行,在不斷的獨處與群體生活中,走前面十字架的路。
省思:
1. 今天我們有沒有被身邊繁瑣的需要而擠擁得窒息?我們如何從耶穌身上學習到與這些需要保持一個安全距離,好讓自己持續走在神所託付的使命中?
2. 當我們走進一個群體,想要建立一個同心的群體,是否就意味那必然是個夢幻組合?耶穌選立十二門徒與其後3年與門徒的相處,給予我們什麼啟發?
3. 我們有沒有把過重的擔子擔在肩頭上,不經不覺間生發了彌賽亞情意結的思想?真正的彌賽亞,給予了我們美好的榜樣,求主幫助我們在大齋期間學習「重設焦點」、「保持清醒」、「學習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