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徒四1-2)
============
「撒都該」這詞可能源於「撒督」,撒督在所羅門時任大祭司(王上二35)。撒都該派是一群從馬加比時代起出現的猶太建制黨派,他們的成員大部分是貴族,在猶太公會內可能佔上多數的席位,己知也有成為大祭司的亞那拿斯(Ananas)。猶太史家約瑟夫進一步提到,撒都該派並未獲得群眾支持,只獲得有錢人信任(《猶太古史》13.10.6 §2297)。
因為沒有任何撒都該派遺留下來的著作,我們只可以從間接渠道知道有關他們的信仰:1)撒都該派拒絕宿命,強調人的自由意志;2)不相信靈魂於死後存在;3)不相信死後有審判;4)不信死人復活。
按使徒行傳的記錄,我們知道到撒都該派與祭司有緊密連繫:「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都是撒都該派的(徒五17):他們與祭司及守殿官一同前來拿住教訓百姓有關耶穌從死人中後活的使徒們(徒四1)。保羅曾利用他們與法利賽派在「死人復活」的見解上的嚴重分歧來脫困(參徒二十三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