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經文:

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一三6)

 

忍耐,等候,才可能看見黎明。

 

自從經歷那場怪病以後,阿愁的身體不時被各種的痛症所纏繞,加上兒子仍有點頑劣,工作仍舊忙碌,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充滿著極大的困乏與沮喪。

 

詩篇一三○篇是詩人在「深處」向耶和華發出的禱告。「深處」可象徵死亡的領域,或是某種像墮於井底之下,四周黑暗、缺乏盼望和感到侷促的困境。詩人與他的族群(以色列)是一同陷落在這「深處」的困境裏,似乎是因為他們的罪孽(詩一三○8)。

 

詩人明白耶和華有慈愛與豐盛的救恩。因為主若然是要究察罪孽,就沒有人能站得住(詩一三○3)。現在,詩人知道只有向耶和華呼求、等候與仰望祂,如守夜的人等候天亮(詩一三○6),待祂的怒氣消了,就會獲得赦免與救贖。詩人還在朝聖的路上呼籲以色列一同仰望:「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詩一三○7-8)

 

        神有祂的時間表,我們不能預測祂的工作。面對困乏與沮喪,阿愁向他的主呼求,並等候與仰望祂的拯救,期望某一天,神會將他救拔出來。

 

反思:

我的「深處」是什麼?我仍能在「深處」向神求告嗎?

若是未能在「深處」向神發出求告,是什麼阻礙了呢?

 

祈禱:

滿有慈愛和豐盛救恩的主啊,我在深處向祢求告,願祢細察我的聲音,我願意等候祢,直到天亮。阿們!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