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
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他們就厭棄他。(可六3)
經文:可六1-6
耶穌回到自己的家鄉拿撒勒城,祂帶著一班門徒,以夫子的身分回去,並且於安息日在會堂裡教訓人。祂的話使眾人覺得希奇,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精闢的信息。但這些從小便認識耶穌,看著祂長大或是曾與祂一起成長的人,他們反而厭棄祂。他們彼此議論耶穌從哪裡得到這種如此動聽傳講上帝信息的本領?祂在哪裡得到這種深奧的智慧?他怎麼會有能力行神蹟異能?他們質疑祂只不過是「木匠」、是「馬利亞兒子的長兄」,這些話的意思是:「祂豈不是一個像我們一樣是個尋常和普通的人」。
在拿撒勒的這些猶太人,他們先入為主,帶著成見,用他們以為熟悉的眼光來看待耶穌,以為自己完全瞭解耶穌的一切,這決定了他們對耶穌的看法。在他們的眼中只看到耶穌的尋常和普通。他們雖然聽到耶穌所行的神蹟,知道耶穌所做的異能,驚訝耶穌智慧的教訓,但他們無法相信祂與他們不同,即使有種種的事實擺在面前,也因為與他們固有的觀念和印象不吻合,而完全否定耶穌不同的身份。
面對鄉親們的厭棄,耶穌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六4)這句話反映出人心中醜惡的一面,拿撒勒人厭棄耶穌是他們難於承認一個與他們一起成長,跟他們沒有分別的人,竟然比他們更優越。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不能相信在同輩或後輩中有一個人能成為自己的老師。
拿撒勒人的厭棄和不信使耶穌在家鄉拿撒勒「不得」行甚麼異能。其實並不是耶穌不能行神蹟異能,因為在第5節下半節我們看到耶穌仍是能夠按手治好幾個病人。耶穌「不得」行甚麼異能乃是因為人不相信,不願意接受耶穌,上帝的神蹟異能就不會勉強做在他身上。
省思:
今天,你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耶穌?你以為耶穌是誰?你會否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熟識耶穌而不想再認識祂?讓自己以謙卑的心更深認識主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