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6耶穌說:「以賽亞指着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7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可七6-8)
閱讀:可七1~13
經文描述,幾個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門徒沒有洗手吃飯,便問耶穌為什麼他的門徒不照古人遺傳,用俗手(沒有洗的手)吃飯?猶太人的禮儀習俗吃飯前洗手,並從巿場上回來都要經過洗滌禮儀才吃。還有其他許多按傳統拘守的事,如洗杯、洗罐、洗銅器等。猶太人認為不潔是會透過種種器具傳染的,要透過禮儀上清洗才得潔淨。及後,耶穌引用以賽亞書廿九章13節對宗教領袖作出回應:「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教導人的誡命的教訓,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可七6-9)並且引用了摩西的吩咐「當孝敬父母」作例子,「尊敬父母,在肉身上供養他們」及「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強調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 (可七11-13)
在當時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傳統中,他們擅自將神的誡命「孝敬父母」改變為人的傳統「有供獻便不用孝敬父母」。其實,在神的誡命中,人在任何情況下也應當孝敬父母的。耶穌看見並揭露了他們背後的目的;他們用人的傳統取代神的誡命,並將之視為有同等的權威,然後將這些人的傳統加諸別人身上,要求別人遵守,而自己則成為這些權威傳統的監護人,其用意不是要人行在神的心意中,而是行在他們的心意中,目的是透過這些傳統去操縱別人,藉以獲得個人利益或優越的地位。
省思:
今天我們如何看待「人的傳統」與「神的誡命」?「神的誡命」是要求以生命、用心去回應;「人的傳統」只關注形式上的遵守。形式並不是不重要,但形式只是幫助我們如何更有效去遵守神的誡命,我們要分辨到形式本身不是神的誡命,它更加不能取代神的誡命。如果形式再不能承載神誡命的實質內涵,那便很容易會變成假冒為善。值得反思,今天我們的信仰會否過分地只著重於形式上,流於表面(如:祈禱、唱詩、傳福音、靈修、奉獻……)而卻忘記及忽略了這些事背後,天國價值中的實質意義?今天我們的信仰生活形式,又能否幫助我們有效地回應神的誡命?盼望我們在不同範疇中,也能真實地以生命、用心回應神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