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1那時,又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甚麼吃的。耶穌叫門徒來,說:2「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3我若打發他們餓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

(可八1-3)

閱讀:可八1-10

        來到第八章的經文,耶穌再給四千人吃飽,我們或許會問,為何要再重演一次與(可六35-44)給五千人吃飽相近的神蹟?觀眾不是已看過了嗎?耶穌的大能我們都見到了…為何?但可惜的是,昔日門徒雖曾經歷及參與過耶穌的大能,但他們對耶穌的認識仍停留在他們自己的認知當中。故此,經文的編排,是要再一次提醒及確定門徒,「耶穌」是誰?這根本的問題。

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裏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可八4)

        在這裡,表面上門徒問得很合理,但其實他們不應這樣問,因為他們曾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也經歷過耶穌的大能。這裏亦顯示門徒對耶穌的認識仍然只限於他們自己的腦袋及能力之中。

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就拿着這七個餅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開,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又有幾條小魚,耶穌祝了福,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 人數約有四千。(可八6-9)

        一連串熟悉的動作及劇情,耶穌再次用重覆的事件來提醒門徒。今天上帝也會用重覆的事件來提醒我們,以往與衪的經歷。事實上,無論發生在我們身上,或是別人身上的見證豈不是在提醒我們上帝都在作工嗎?見證的目的,是讓我們回憶神在自己身上所作過的工,正正是要門徒及讀者們,念記昔日耶穌的大能與作為,依然歷久不衰。

省思:

        我們在信仰的路上,雖然與未信者及昔日門徒一樣,會面對認為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親身經歷過上帝的大能,親眼看過祂的神蹟,其實我們便不應再次一般見識,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應有不同,應有一種比常人更超越的眼光。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究竟有否帶著基督徒的眼光?還是與不信神的人沒有兩樣?今天我們又有否一些認為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困擾著我們?我們會否將上帝的能力忘記,以致我們只會懂得認命?停滯在自己的框架之中?

發表迴響